早上起床时、转头打招呼时、散步时突然天旋地转,感觉地球在玩“大摆锤”;头晕头痛反反复复,以为自己是低血糖……近日,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综合门诊接诊不少头晕患者。头晕头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,多数情况下人们也不会太当回事,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。但当头晕反反复复,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时问道管理,不得不前往医院,“揪出”导致头晕的真正“凶手”。
哺乳期妈妈起床时天旋地转原是“耳石症”
家住栖霞的林女士是一位哺乳期妈妈,今年5月刚生完宝宝,近期总是发生头晕症状,仰卧位翻身时症状尤为明显,她以为是自己产后没休息好,一直没当回事。直到某天早上起床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,感觉整个床像是云霄飞车般要翻过去了,她一下摔倒在地。林女士被家人送到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就诊,医生判断她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(BPPV),即耳石症。因产后多虚,及情绪不稳,精神压力较大,且长时间侧卧位喂奶而诱发耳石症。林女士配合来院做了几次手法复位,很快改善眩晕症状,仰卧翻身及功能恢复如常。
六旬阿姨10余年的老毛病原是前庭性偏头痛
叶阿姨今年65岁,饱受反复发作的头晕折磨长达10余年。多年来,她做过CT、MRI(核磁共振)等各种检查,始终未能揪出真正的“元凶”。直到今年 7月,叶阿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来到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就诊。她向医生反映,每年都会犯头晕,每次都是天旋地转问道管理,严重时伴随着剧烈的腹痛、上吐下泻,苦不堪言,每次都只能靠去急诊输液才能稍稍缓解。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后,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这是‘前庭性偏头痛’!”令人惊喜的是,按照医嘱服药后,持续困扰她良久的头晕迅速得到了缓解。
展开剩余51%这两种疾病是导致头晕的“幕后黑手”
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副院长、急危重症中心主任蒋华介绍,耳石症,医学上称为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”(BPPV),这个名字每个词都暗藏玄机:“良性”意味着它不会危及生命;“阵发性”表示眩晕突然发作、短暂持续后自行缓解;“位置性”则指眩晕的发作与头部位置变化密切相关。
正常情况下,耳石牢牢粘在耳石膜上,帮助我们感知身体姿态。但当某些因素导致耳石脱落并掉进负责感知旋转运动的半规管里时,一旦转动头部,耳石会随着内耳液体流动,刺激神经细胞,向大脑发送错误的运动信号。大脑接收到的信号与眼睛、肌肉传来的正常信号相互矛盾,就会引发天旋地转的眩晕感。
什么是前庭性偏头痛?这不是耳朵结构本身坏了,而是与大脑功能相关的神经系统问题,属于偏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。它影响了大脑处理平衡信息和空间感的通路。简单说,是大脑在偏头痛发作期间或前后,“错误解读”或“干扰”了平衡信号,导致眩晕或头晕。它和偏头痛的机制有关。
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防止发作
如何预防耳石症和前庭性偏头痛呢?蒋华称,预防耳石症首先要注意睡姿,发作期高枕头睡觉(15°斜坡枕),减少耳石乱跑;起床时先侧身再慢起;同时注意补钙,多喝牛奶(每日500ml)、晒太阳(20~30分钟),补充维生素D;避免快速转头、弯腰、转体等动作;起床遵循“三个半分钟”;转头动作放缓。预防前庭性偏头痛要注意避免诱因,如减少咖啡、酒精摄入,管理压力;注意适度运动:如瑜伽、散步、八段锦等都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,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。
通讯员 张孟
南京晨报/爱南京记者 钱鸣问道管理
发布于:江苏省速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